Wednesday, November 18, 2015

即領受,是領受外境而感受苦樂等感覺的精神作用。


指出胎後,六根與外境接觸而產生的一般認識作用,也就是根、境、識三者和合而起的知覺作用。


六入

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。


名色

為名與色的並稱。名,是心的精神作用;色,是有質礙的物體,二者是構成有情的要素。


通指個人精神統一的總體,在十二因緣法中特別指託胎的業識而言,是依過去惑業的動力,招感異熟報體的阿賴耶識遇緣託胎,以完成現實的生命體--現在這一生的開始。


造作、行為的意思。由於過去的無明煩惱,引發身、口、意三業招感未來果報的力量,就是「行」。


無明

煩惱的別稱。《大乘起信論》說:「一切染因,名為無明。」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說:「無明者,名不了一切法。」無明就是不能如實知見之意。對於四聖諦、三法印、因果業報等佛教真理生起錯誤認知,也就是無知,是根本的妄執,對於通達真理的智慧,有蒙蔽障礙作用。我人無始以來,由於一念不覺,不能了知「緣生萬法生,緣滅萬法滅,一切法是無常無我」的諸法實相,就是無明。無明是與生俱有的,所以稱為「無始無明」,為生死輪迴的根本。